首页 > 日本历史 > > 正文

日本明治时期中国观及其对中日关系的深远影响(2)

2018-03-07 11: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摸金校尉 手机版

  虽然贯穿明治社会的儒教之争最终以一种折衷的方式终结,《教育敕语》“以儒教为根本,西洋哲学为参考”作为明治时期全民教育的定位,但是先后二十年、有数十位思想家参与的有关儒教与维新的论争却反映出明治变革期的混沌与迷茫。这种不约而同的关注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成长于明治时期的日本学者对中国的复杂情结,一方面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具有深厚的汉学功底,一方面在青年时期迎来了汹涌澎湃的西方思潮,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交锋,强烈冲击着明治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内心。正如夏目漱石所说:“一切的东西都像在遭到破坏,同时,一切的东西又都像在建设起来,真是大起大落的变动。”在这种急剧变动的社会境况之下,日本对于中国观逐渐产生了变化。这种悄然发生的变化并非在短期内完成,也并非先前所认为的肇始于明治维新以后,而是早在江户幕末时期就已经初显端倪。早在19世纪中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竞相觊觎日本,为改变国运江户幕府便开始频繁派遣考察团赴欧美考察。1860年2月13日,幕府派遣使节团访问美国;同年2月10日,幕府派遣“咸临丸”号军舰访问美国;1869年1月,幕府向英国、荷兰、法国派遣使团;1867年巴黎举

  办万国博览会,幕府再次派使团参加,至明治时期,日本更是加大规模不断派遣使团前往西方考察。在大规模前往西洋考察的同时,日本也在加紧对邻邦中国的考察调研。江户幕末的1862年日本第一次向中国正式派遣贸易船“千岁丸”赴上海,虽然这是一次以贸易为主要目的出访,但同时也兼具对中国现状进行探察的性质。随行人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上海的所见所闻,后来这些见闻录在日本公开出版,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极大反响。在日本人眼中,当时的上海人家烧尽,大炮夺却,眼中所见的炮台不过是虚应设施,偌大的清朝竟对外敌无力设防。从这些见闻录中可以推断,早在1862年日本已经萌生了对中国的策略,只是当时的中国还在昏昏沉睡,甚至因当时与日本同样面临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还颇有辅车相依之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tag:明治时代
最新人物
最新更新
历史
风云人物 |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 文史百科
才子佳人 | 帝王将相
后宫嫔妃 | 近代名人
野史秘闻 | 历史纪实
未解之谜 | 考古发现
将星传奇 | 抗日战争
古代战役 | 世界大战
神话故事 | 成语故事
诗词歌赋 | 古典名著
传统文化 | 风水命理
热点新闻 | 老照片
历史剧 | 历史今天
朝代
上古历史 | 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 周朝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 南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 民国历史
皇帝列表
夏朝皇帝列表 | 商朝皇帝列表
西周皇帝列表 | 秦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 | 三国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 | 隋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 宋朝皇帝列表
辽朝皇帝列表 | 金朝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列表 | 元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 清朝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南北朝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人物
汉武帝 | 刘解忧 | 冯嫽
胡姑 | 翁归靡 | 军须靡
惠文后 | 孝庄皇后 | 芈月
风四娘 | 萧十一郎 | 沈璧君
逍遥侯 | 小公子 | 连城璧
花如玉 | 杨开泰 | 秦始皇
孝庄钱皇后 | 谈允贤 | 朱祁镇
也先 | 朱祁钰 | 汪美麟
专题
古代美女
皇帝死亡之谜
和亲公主
皇帝
神兽
古代美男
一战成名
历史之最
秦始皇陵地宫
匈奴帝国
二十四节气
二战

投稿、联系站长:QQ529222374

鲁ICP备15044886号-1 乱历史 www.luanlish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