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本历史 > > 正文

中国是日本寿司的源头 江户时代之前的寿司和如今完全不同(2)

2017-06-26 12: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小白兔白又白 手机版

  根据927年完成的《延喜式》等古代文献的纪录,其基本原料应该是鱼、米饭和食盐,这一点与《齐民要术》中所表述的是一致的,但具体制作法却并不清楚,研究者们根据江户时代的各种料理书进行了归纳整理,将“驯鲊”定义为“将用食盐使肉质变硬后的鱼和米饭渍放在一起,经长久置放后,只吃已经有了酸味的鱼的一种食品”。这其实是一种食品的保存法。米饭的淀粉因为乳酸菌的缘故而受到分解,产生乳酸,从而阻止腐败菌的繁殖,鱼类因此而得以长时间保存。江户时代的17世纪后半期开始出现的“生驯”,则有较大的不同,它是将鱼和放入盐的米饭一起置放在一个容器内,经4~5天或是半个月之后,鱼与米饭一起吃,米饭要让它发出酸味,与洗去酸味的鱼等捏在一起吃,而置放时间很短或差不多立即就能吃的则称作“早驯”,这已经接近今天的寿司了。

  上面所叙述的“鲊”,无疑是“驯鲊”,如果奈良时代已经成立了的话,距今也已有差不多1300年的历史了。到了室町时代中期的15世纪,“鲊”的制作发生了变化,在记录1472~1486年生活的《卷川亲元日纪》中数次出现了这样一个词语“生成”(可以理解为“生驯”,日语的发音相同),这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鱼与米饭发酵后同食的“生驯”。米饭与鱼同食,这为近代寿司的问世奠定了一个基本前提,也为寿司成为一种具有日本独特风味的食品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可能。“生驯”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食物保存法或保存食品,未经充分的发酵决定了它不可能达到长期的保存,而经过短期发酵(根据鱼的品种或季节的不同,发酵的时间有所差异,一般在数日至数周)所形成的独特的酸味,恐怕才是它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到了江户时代的18世纪后半期,在“鮨”的制作上又出现重大的革新。

  由于江户时代、尤其是江户时代的中期以后,城市经济比较繁荣,饮食文化日趋发达,人们对食物的制作和食用越来越讲究,制作繁琐且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早期的发酵“鮨”,渐渐的与新的城市生活有点格格不入了。在这样的情形下,诞生了“鮨”的又一个新的形态,这就是“早驯”或者叫“早寿司”。“早寿司”与原本的“鲊”或“鮨”的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它不再经过一个发酵的过程。人们曾经尝试过用酒、酒糟、酒曲等来腌制鱼,试图不通过发酵就能获得独特的风味,但似乎都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后来人们索性就用醋来拌和米饭,用醋的酸味来替代原本通过发酵获得的酸味,这样的尝试渐渐走向了成功。

  制作“鮨”的容器也不再是以前的木桶或箱子,因为木桶和箱子必定是大量的制作,倘若不能长期保存,一次性的大量制作就失去了它的合理性。于是人们想出了另一种用具,这就是“箦子”,即用竹子和芦苇秆编成的帘子状的东西,将鱼和醋饭合在一起,再用“箦子”卷起来定型,展开后就能食用。这样的“早鲊”或“早寿司”一般有两种形态,一种叫“姿寿司”,即头尾相连的一条完整的鱼,保存了整个的一条鱼的姿态,还有一种是将鱼去骨去头尾后切成厚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新人物
最新更新
历史
风云人物 |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 文史百科
才子佳人 | 帝王将相
后宫嫔妃 | 近代名人
野史秘闻 | 历史纪实
未解之谜 | 考古发现
将星传奇 | 抗日战争
古代战役 | 世界大战
神话故事 | 成语故事
诗词歌赋 | 古典名著
传统文化 | 风水命理
热点新闻 | 老照片
历史剧 | 历史今天
朝代
上古历史 | 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 周朝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 南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 民国历史
皇帝列表
夏朝皇帝列表 | 商朝皇帝列表
西周皇帝列表 | 秦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 | 三国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 | 隋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 宋朝皇帝列表
辽朝皇帝列表 | 金朝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列表 | 元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 清朝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南北朝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人物
汉武帝 | 刘解忧 | 冯嫽
胡姑 | 翁归靡 | 军须靡
惠文后 | 孝庄皇后 | 芈月
风四娘 | 萧十一郎 | 沈璧君
逍遥侯 | 小公子 | 连城璧
花如玉 | 杨开泰 | 秦始皇
孝庄钱皇后 | 谈允贤 | 朱祁镇
也先 | 朱祁钰 | 汪美麟
专题
古代美女
皇帝死亡之谜
和亲公主
皇帝
神兽
古代美男
一战成名
历史之最
秦始皇陵地宫
匈奴帝国
二十四节气
二战

投稿、联系站长:QQ529222374

鲁ICP备15044886号-1 乱历史 www.luanlish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