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鲜历史 > > 正文

朝鲜文的诞生:从朝鲜太宗李芳远到世宗大王李祹

2017-09-22 12: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摸金校尉 手机版
  古代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国家一样使用的是中国的汉字,但是我们知道,今天的朝鲜和韩国用的是朝鲜文。这种文字是由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世宗大王李祹发明的,但要详细了解这段历史还得追溯到朝鲜太宗李芳远。那么,今天的朝鲜文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lishi/201709/\


 

  事情还要从世宗的父亲朝鲜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太宗李芳远(1367—1422)说起。不过就“朝鲜国王”这个头衔来说,李芳远应该是第一位,因为在明惠帝建文二年,明朝正式册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那时的世宗应该叫他一声“阿爸妈妈”。(别见怪韩国历史剧都是这么叫的)这个李芳远可是不简单,他是朝鲜王朝开国国王李成桂的第五子,少年时代起便英果聪毅,洪武十五年(1383年)擢高丽进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在夺取高丽王朝皇位的过程中,他辅佐其父,废掉了高丽的恭让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可谓功劳不小,所以李成桂集团的人都将首功,归结于李芳远。“壬申秋七月密与将相定策,劝进开国。赵浚喜庆谓同列曰:‘今日之事功在一人’指太宗也。”(李朝太宗实录)但李成桂却没有这么想,于1392年7月也即是建立朝鲜的第二年,就封宠妃谷山康氏的幼子芳硕为世子,那年芳硕才11岁,而李芳远则已经39岁了。立下大功的李芳远自然心有不甘,于是策划了一场朝鲜版的“玄武门之变”,分别在1398年8月和1400年发动两次政变,杀掉了自己的兄弟芳硕、芳蕃以及政敌郑道传等,迫使父亲和即位才两年的哥哥定宗,让出了皇位,朝鲜史称“王子之乱”。与此同时,大明王朝也正上演着惊天动地的大变故,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当举国上下都在质疑朱棣行径的同时,一纸贺表却送入朱棣手中,原来当听说燕王夺取皇位,李芳远马上意识到,这正是为自己从宗主国那里取得皇位合法性的最佳时机,于是派遣使节前往“贺正”。朱棣也大喜过望“……天子嘉之,赐以诰命、印章以宠异之……”,还说了“……外邦虽多,你朝鲜不比别处……”这样的话,看来李芳远的举动确实搔到了朱棣的痒处。所以从朝鲜太宗李芳远的举动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这件事进一步确立了朝鲜做为明朝属国的地位;再者,从李芳远处理事情的经过来看,可以说朝鲜对于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是相当熟知和钦慕的。他们甘心成为中国的的属国,也说明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渴望与崇拜。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为后来世宗创制韩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内,太宗一改高丽王朝“君臣佞佛”的传统,崇尚儒学,学习儒家经典。在政治上更是仿造明朝的体制,实行所谓“六曹直启制”,就是由皇帝直接控制六曹。(六曹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六部)经过的一系列改革,终于到了他可以托付王位的时候了,然而对于谁来继承王位的问题上,太宗却有自己的盘算。
  太宗有嫡子四位,分别是长子即世子李褆、次子孝宁大君李補、三子忠宁大君即世宗李裪、四子诚宁大君李褈。从上述四子的封号我们不难看出,世宗李裪并不是继承王位的第一继承人,而应该是当时的世子李褆,并且世子李褆还曾前往明朝觐见过成祖朱棣,对明朝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永乐六年,世子禔来朝,赐织金文绮。及归,帝亲制诗赐之。”(明史朝鲜列传)。但后来在永乐十六年,太宗却废掉了世子,改立了世宗。“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学,国人所属,请立为嗣……”(同上)。何谓不肖,李朝实录的解释是“嫡长子褆为世子,迨年既冠,不好学问,沉于声色……”(李朝世宗实录)。那么谁来做世子呢?太宗当然喜欢好学不倦的忠宁大君,可臣属们是这样想的吗?于是君臣间有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谈话:一天,在开京大臣们奏请废世子。太宗突然说我想立李褆的长子为嗣,表面上是想实行严格得嫡长子继承制,可暗地里是探探大臣们的口风。谁不知道洪武皇帝就是如是做,才会招致“靖难之役”的发生。所以大臣们都说:“大王啊!您教养世子无微不至,而世子呢!还是这个德性。再说,哪有爸爸在封儿子的,您还是换一个人选吧!”太宗说:“忠宁大君李裪天性聪明 、好学不倦、即使是三伏天和三九天,他照样整晚读书,而且了解政事,每每发生大事,他总能想出一些,一般人想不到的办法……”,大臣们也连忙称是。这样年轻的忠宁大君李裪就成了朝鲜新的大王。
  世宗李祹在位三十二年,钦慕汉文化,对于中国的经典著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平日里手不释卷,李朝实录里说他由于没日没夜的读书,加上身体孱弱,很是令其父担心,有一次更是将全部的书都藏了起来,可世宗从角落里发现了一本遗落的还未来得及藏的书,又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后来其父感叹道,这孩子爱读书,这是天性所致啊!所以博学多闻的世宗,无论在天文、音韵、历法、军事上都有所建树,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应该归咎于他对于汉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吸收,我们这里仅说“训民正音”。
  在训民正音没有发明以前,古代的朝鲜民众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明与技术,都需要掌握中文,也就是会认汉字。而中文和汉字又是极难学习的,因而新罗时期的薛聪便创制了“吏读”,所谓“吏读”是指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朝鲜语的一种特殊的文字形式“……昔新罗薛聪,始作吏读,官府民间,至今行之……”。(训民正音—李朝世宗实录)但吏读有很大的缺点“……然皆假子而用或涩或窒,非但鄙陋无稽而已,至于言语之间,则不能达其万一焉……”。(同上)有一点像过去我们学英语用中文标注读音一样,比如Certainly要是用中文标作“蛇疼你”就太可怕了。所以朝鲜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发音体系和发音习惯,又能清楚标记汉字发音的文字,这样世宗创制韩文的工作就孕育而生了。
  关于世宗创制韩文的直接目的,受到韩国国力不断提升,以及于民族主义情感的影响,人们更愿意解释为:为了摆脱中国,特别是汉字对于朝鲜文化的垄断和侵略,所以要创制韩文。把世宗塑造成维护民族文化化身的形象,其实世宗创制韩文的真正原因是想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中国及其文明,并将其推广到一般的朝鲜百姓之中,而不是仅限于官吏和“两班”之内“……吾东方礼乐文章,侔拟华夏,但方言之语,不与之同。学书者唤起旨趣之难晓,治狱者病其曲折之难通……”。(同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世宗让集贤殿的学者薛麟趾、崔恒、朴彭年、申叔舟等创制训民正音,并亲自参与制订和修改工作,在参考中国象形字篆体的同时,以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作指导,终于在1443年(明正统八年)的12月完成了“训民正音”的创制。“训民正音”不仅系统的包含朝鲜语音全部发音特点,而且易学易懂,聪明的人一天就可以学会,笨一点人不到半个月就会了“……故智者不终朝而会,愚者可浃旬而学……”。但训民正音却在很长时间没有公布,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训民正音一公布出来,朝鲜的大臣们就纷纷提出反对的意见,其中集贤殿副提学崔万里等人最为积极。他们反对世宗的训民正音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者“我朝自祖宗以来,至诚事大,一遵华制。今当同文同轨之时,创作谚文,有骇观听。倘曰谚文皆本古字,非新字也,则字形虽仿古之篆文,用音合字,尽反于古,实无所据。若流中国,或有非议之者,岂不有愧于事大慕华”;二者“自古九州岛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传曰: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
  崔万里等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当今之世,有自己固有语言的民族都是夷狄,而我国却有与中华同文同轨的文明优势,古语说:“只听说用中华文明改变落后民族的事,还没听说过与此相反的作为。”况且我国以“事大以礼”为国策,倘若随意变更文字,不仅于己不利,可能会招致中国明朝的反对,这样弊大于利的事何苦行之呢?其实这样的意见,在当时看来 是很有道理的,可世宗坚持自己的成果,将崔万里等人罢免官职,于1446年10月9日正式将训民正音颁布施行,韩国将这一天定为“韩文节”。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世宗去世后,训民正音并没有得到极大的推广,上到官员的公文,下到老百姓间的契约依旧用的是中文。到了朝鲜有名的暴君燕山君时代,由于官员不满国王的残暴与乖张,私底下经常用训民正音抨击燕山君的暴行,所以训明正音也因此被明令废止使用。要不是朝鲜妇女为了习字认字而保留了下来,恐怕也不会有今天韩国第78号的国宝“训民正音”了。到了19世纪末,朝鲜被日本吞并,昔日以“小中华”自居的荣耀,被铁蹄践踏的黯淡无光,朝鲜人的国语成了日语,1911年,4年制普通学校每周授课时间为26~27小时,其中日语授课时间为10小时。而朝鲜语包括汉字的授课总共不超过5~6小时。1922年,普通学校变为6年制,日语授课时间增长为每周9~12小时。相反,朝鲜语授课时间却缩短为2~5小时。1942年为了达到“内鲜一体”的皇民化要求,日本更严令所有朝鲜人不准说韩语,日常生活全部用日语交流,如果当时的朝鲜人不这样做的话,恐怕连生命也保不住了。
  失去祖国的朝鲜人,想起了他们的世宗大王,想起了被他们一度丢弃的母语。半岛光复后,南北政权虽然政见不一,但对待韩文的态度上却是一致的,受到仇视日语以及掀起的纯韩文运动的影响,汉字在半岛逐步消失了。堪于回首的历史,令韩国人将过去的光荣与耻辱一同斩断,也是由于纯韩文运动的缘故,现代的韩国人读不懂自己本民族用汉字书写的历史,所以难免以讹传讹,夜郎自大,如果世宗大王地下有知,如果听到自己的子孙在大说,指南针、针灸是韩国人发明的和孔子是韩国人这样的话,肯定会大惊失色,摸着头说:“怎么我都不知道呢?”有着相似痛苦经历的中国人,不妨以宽大的胸襟看待这一切,笑一笑说:“值得原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新人物
最新更新
历史
风云人物 |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 文史百科
才子佳人 | 帝王将相
后宫嫔妃 | 近代名人
野史秘闻 | 历史纪实
未解之谜 | 考古发现
将星传奇 | 抗日战争
古代战役 | 世界大战
神话故事 | 成语故事
诗词歌赋 | 古典名著
传统文化 | 风水命理
热点新闻 | 老照片
历史剧 | 历史今天
朝代
上古历史 | 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 周朝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 南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 民国历史
皇帝列表
夏朝皇帝列表 | 商朝皇帝列表
西周皇帝列表 | 秦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 | 三国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 | 隋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 宋朝皇帝列表
辽朝皇帝列表 | 金朝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列表 | 元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 清朝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南北朝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人物
汉武帝 | 刘解忧 | 冯嫽
胡姑 | 翁归靡 | 军须靡
惠文后 | 孝庄皇后 | 芈月
风四娘 | 萧十一郎 | 沈璧君
逍遥侯 | 小公子 | 连城璧
花如玉 | 杨开泰 | 秦始皇
孝庄钱皇后 | 谈允贤 | 朱祁镇
也先 | 朱祁钰 | 汪美麟
专题
古代美女
皇帝死亡之谜
和亲公主
皇帝
神兽
古代美男
一战成名
历史之最
秦始皇陵地宫
匈奴帝国
二十四节气
二战

投稿、联系站长:QQ529222374

鲁ICP备15044886号-1 乱历史 www.luanlish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