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日战争 > > 正文

冀中军区反五一大扫荡(下)(2)

2017-10-05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小白兔白又白 手机版

  平原自然环境给游击战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们可以改造它。伴随着冀中抗日游击战争的产生,就提出了改造地形的问题。1937年冬冀中军区副司令员孟庆山提出拆城(墙)、破路,改造地形的创议。经冀中省委(后改称冀中区党委)讨论同意,1938年2月掀起了全区性改造地形的群众运动。至同年10月,共拆除24座县城的城墙,并毁了所有公路,这对限制敌军和便利我军行动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又将乡村大路挖成道沟,总长约10余万公里,游击队在这种道沟里,自如转旋,提高了游击队的机动性和隐蔽性。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在频繁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创造了一种隐蔽方式—— 在旷野隐蔽处挖掘地坑,用以躲避敌人的逮捕和屠杀。人们称为“蛤蟆蹲”。敌人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在树丛、堤岸、坟地进行搜索,捕杀群众。于是人们又把这种“蛤蟆蹲”转移到村落,设在宅院的隐蔽处。这种创造隐蔽环境的活动,很快成为全区性的群众运动。

  组织群众挖道沟和人民群众为改善隐蔽环境而挖地洞,是平源游击战争军民两方面的创造,它是地道战的源流。

  防御性地道的出现

  敌人对地洞的攻击,使人民群众和游击队员经常遭到损失。为了提高防护能力,人们便把那些个别的地洞相互挖通,从而形成了地道。于是“改造地形”和“创造隐蔽环境”军民两方面的要求融而为一了,人们在战争实践中创造了一个地下空间。这个地下空间第一次进入战斗,是1941年5月蠡县第3区区小队曲堤战斗。冀中区党委、行署、军区对此次战斗给予通令嘉奖,并决定在全区开展地道斗争。但当时这种地道斗争对于全区的游击战争还处于辅助地位,是小的游击队的防御手段。

  地道战的形成及其在冀中平原的地位

  在“5.1”反“扫荡”中地道还称不上是军事设施,它不仅没有进攻能力,而且也没有防护能力,地道口一旦被敌发现则无力抵抗敌人的攻击。北町村800余群众被敌人的毒气弹毒死是极为惨痛的教训。“5.1”反“扫荡”后,我主力撤离冀中,从而结束了运动战,游击战变成了主要的斗争形式。在这种情形下,提高了地道斗争的地位,人们逐步按实战需要展开了改造地道的群众运动。经过改造后的地道,能藏能打,地道战终于登上了战争舞台。

  地道战的特点,从军事活动的角度来说,它是敌我争夺空间的斗争;不过这个空间不仅是地表空间,而且还包括地下空间和地表高层空间。我军民就是在这三个层次 (习惯上称为天、地、阴)的空间中组织火力、运用战术、实施战斗,造成了一个地道战、地雷战、村落战浑然一体的战场。进入这个战场的敌人如同身陷八面埋伏的迷魂阵,常常是糊糊涂涂送了命。这里的每一棵草木、每一块砖瓦、每一栋房舍、每一条街巷,都使敌人胆战心惊,“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在这里决不是笑话。凡尝过地道战斗惩戒的敌军,再进入我区时,既不敢进村庄,也不敢在路上行走,遥见目标,望而生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tag:冀中军区
最新人物
最新更新
历史
风云人物 |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 文史百科
才子佳人 | 帝王将相
后宫嫔妃 | 近代名人
野史秘闻 | 历史纪实
未解之谜 | 考古发现
将星传奇 | 抗日战争
古代战役 | 世界大战
神话故事 | 成语故事
诗词歌赋 | 古典名著
传统文化 | 风水命理
热点新闻 | 老照片
历史剧 | 历史今天
朝代
上古历史 | 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 周朝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 南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 民国历史
皇帝列表
夏朝皇帝列表 | 商朝皇帝列表
西周皇帝列表 | 秦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 | 三国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 | 隋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 宋朝皇帝列表
辽朝皇帝列表 | 金朝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列表 | 元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 清朝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南北朝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人物
汉武帝 | 刘解忧 | 冯嫽
胡姑 | 翁归靡 | 军须靡
惠文后 | 孝庄皇后 | 芈月
风四娘 | 萧十一郎 | 沈璧君
逍遥侯 | 小公子 | 连城璧
花如玉 | 杨开泰 | 秦始皇
孝庄钱皇后 | 谈允贤 | 朱祁镇
也先 | 朱祁钰 | 汪美麟
专题
古代美女
皇帝死亡之谜
和亲公主
皇帝
神兽
古代美男
一战成名
历史之最
秦始皇陵地宫
匈奴帝国
二十四节气
二战

投稿、联系站长:QQ529222374

鲁ICP备15044886号-1 乱历史 www.luanlish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