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简介
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四月,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顺治十年(164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顺治十六年(1649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自请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溢文襄。
孝庄色降洪承畴是真的吗
说孝庄色降起了关键作用,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理由是:其一,庄妃是不可能独自一人去看望洪承畴的,起码会有宫女随从。其二,沈阳清宫院落较小,庄妃的一举一动其他嫔妃都能看得到。皇太极为顾及自己的颜面,不会同意庄妃去用“美人计”说降洪承畴。其三,尽管英雄难过美人关,是一般人都知道的“规律”,但未必是人人都如此。实际上,洪承畴在个人生活上很遵守儒家道德,并未见正史记载有什么风流之举。其四,《清史演义》是一部小说性质的文学作品,它的描述与刻画,未必就是完全依照史实。正如《三国演义》一样,也不尽然是讲历史事实,文章中颇多演绎、推理或编造的内容。《清史演义》对洪承畴第一句评价就是:“原来洪承畴人本刚正,只是有一桩好色的奇癖。”这话看起来有些丑化洪承畴,是为作品主题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