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2)

2018-04-27 05: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郭太白 手机版

  第四套人民币在制版和印刷工艺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线技术、套印对印技术和平凸版接线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防伪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一直是国际上通用的钞票防伪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点是墨层厚,手感强,难以复制。

  人民币的主景图案都是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尤其是1990年版50元、100元券,正、背面主景及装饰花边、花球、面额文字等凹印部分版纹加深,使雕刻凹版印刷图案更具有立体感。由于第四套人民币各票面全部采用人物头像作主景,因此,对凹版雕刻工艺的要求也比前几套人民币要高得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服饰的人物,都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刀法加以细致的刻画和区别。这从各个票券的票面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雕刻凹版印刷的人物头像,线条清晰,刀法流畅,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每一幅头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凹印接线技术也是钞票的一种专用印制技术,其特点是色彩较为明显,颜色衔接自然过渡,无漏白,无错位,线条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成线状。套印、对印技术就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使钞票正背面图案一次印刷成形,使特定部位的图案正背面完全重合。例如: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的小花束完全是对应吻合的。平凸印接线技术是人民币采用的比较可靠的防伪技术,它的特点是一条完整的线上印几种不同的颜色时,不产生重叠、缺口现象。上述所有先进印刷工艺和新型印钞材料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第四套人民币的防伪性能,它标志着中国的印钞造币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四、安全线

  在钞票纸中埋入安全线,也是人民币防伪的主要措施。安全线是一种金属材质的细线,用仪器检测有磁性。1990年版100元、50元券新增加了金属安全线,它是在造纸时加入的、埋在钞票纸中,而不是直接印在票面上。用肉眼迎光透视,即可看到安全线贯穿于票面右侧的钞票纸中。

  安全线的使用,是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亮点之一。早在第四套人民币发行初期,中国人民银行就已经初步具备了防伪安全线的生产能力。考虑到货币发行的可靠性,对市场实际应用安全线工艺尚未有完全的把握,轻易不敢在生产中正式使用。后来,由于社会上流通的高面额假币较多,中国人民银行这才痛下决心,改进第四套人民币高面额钞券的生产工艺(1990年版50元、100元),正式启用防伪安全线,提高钞券的抗伪能力。在安全线使用的初期,确实保护了50元、100元这种高面额的钞券,假币辨别容易多了。

  这也可以说是第四套人民币生产工艺的另一个亮点,同时也印证了第四套人民币为何一开始并未使用安全线等防伪工艺措施(1980年版50元、100元)。

  磁性标记、安全线等防伪措施,均是在第四套人民币上首次使用。

  五、其他

  第四套人民币还使用了“互补图案”。例如在1元、2元、5元纸币的左下角有一个花形图案;同时在其背面右下角也存在类似图案。迎光观察纸币,可发现两个图案是完全重合的。

  此种防伪措施虽然在当时未被公开,但它在第五套人民币中得到加强(阴阳互补图案),并成为公众防伪措施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新人物
最新更新
历史
风云人物 |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 文史百科
才子佳人 | 帝王将相
后宫嫔妃 | 近代名人
野史秘闻 | 历史纪实
未解之谜 | 考古发现
将星传奇 | 抗日战争
古代战役 | 世界大战
神话故事 | 成语故事
诗词歌赋 | 古典名著
传统文化 | 风水命理
热点新闻 | 老照片
历史剧 | 历史今天
朝代
上古历史 | 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 周朝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 南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 民国历史
皇帝列表
夏朝皇帝列表 | 商朝皇帝列表
西周皇帝列表 | 秦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 | 三国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 | 隋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 宋朝皇帝列表
辽朝皇帝列表 | 金朝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列表 | 元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 清朝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南北朝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人物
汉武帝 | 刘解忧 | 冯嫽
胡姑 | 翁归靡 | 军须靡
惠文后 | 孝庄皇后 | 芈月
风四娘 | 萧十一郎 | 沈璧君
逍遥侯 | 小公子 | 连城璧
花如玉 | 杨开泰 | 秦始皇
孝庄钱皇后 | 谈允贤 | 朱祁镇
也先 | 朱祁钰 | 汪美麟
专题
古代美女
皇帝死亡之谜
和亲公主
皇帝
神兽
古代美男
一战成名
历史之最
秦始皇陵地宫
匈奴帝国
二十四节气
二战

投稿、联系站长:QQ529222374

鲁ICP备15044886号-1 乱历史 www.luanlish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