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日战争 > > 正文

解密:中国远征军为何折戟缅甸?

2016-03-06 14:36 来源:乱历史网 作者:memeda
解密:中国远征军为何折戟缅甸?

戴安澜将军戎装照

解密:中国远征军为何折戟缅甸?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新华社资料图

谈论二战时,一定要谈到中国战区;谈论中国战区时,一定要谈到中国远征军;而在谈论中国远征军时,一定要谈到戴安澜将军和孙立人将军。

戴覆东 戴藩篱 戴靖东 戴澄东

今年是父亲、抗日名将戴安澜诞辰一百零五周年、牺牲六十七周年。父亲出生于清末,生长在动荡的年代。在传统中华文化的教育和黄埔军校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引导下,戴安澜参加了东征北伐,打倒列强、振兴中华、统一中国成为他人生的目标。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矢志与日寇血战到底,相继参加了长城抗战、华北抗日、鲁南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昆仑关战役,并屡立战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受命率中国远征军第二○○师为先锋部队入缅作战,给猖獗的日军以重创,大张军威国威。他牺牲后,国共两党及盟军都予以极高评价。这篇文章介绍了父亲在缅战绩,也是对父亲的无尽思念。

十万远征军入缅

1941年12月7日,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当天晚上及第二天清晨,日本又空袭马来亚、香港、关岛、菲律宾群岛、威克岛及中途岛。日本在遍及太平洋的区域进行了突然进攻。

日军在远东的咄咄逼人让英国感到自身利益受到了威胁,因此英国就想借助中国的武装力量来支援他在远东殖民地的军事力量,甚至要用中国的力量来保护他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而在此期间,中国东部沿海海岸线已被日军封锁,中国政府能从美国或其他方面获得数量有限的军械、弹药、汽油、载重汽车、铁路材料等物资都需要由缅甸经滇缅公路运输到国内。从战略上看,确保这条运输通道至关重要,这也是打击日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英双方在这一地区各自的利益有相同之处,于是在1941年11月23日,英国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组成远征军,与英国在缅部队共同抗击即将侵犯缅甸的日军。在《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同时,罗斯福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由中国负责对抗东方的日本帝国主义,请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的司令,对中国、越南、泰国的对日军事行动统一指挥。蒋介石表示同意,但要美国派一名高级军官来华担任他的参谋长。几经考虑,美国派遣史迪威将军来华,作为蒋介石的参谋长。根据日军在东南亚的进展情况,经过多次协商,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3月入缅,开始了第一次入缅的战斗。

中国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计十万人,卫立煌为总司令,但其未到位,后由罗卓英任总司令,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当时各部队的情况是:

第五军 军长:杜聿明

第九十六师 师长:余 韶

第二○○师 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二十二师 师长:廖耀湘

新兵训练处 处长:黄 翔

第六军 军长:甘丽初

第四十九师 师长:彭壁生

第九十三师 师长:吕国铨

暂编第五十五师 师长:陈旭喜

第六十六军 军长:张 轸

新编第二十八师 师长:刘伯龙

新编第二十九师 师长:马维骥

新编第三十八师 师长:孙立人

同古首战告捷

1942年初,日军侵犯缅甸,自南向北分三路进击:西路沿依洛瓦底江而上,东路沿萨尔温江而上,中路由仰光沿铁路而上。对此态势,中国远征军与英军共同商定,西路之敌由英军当之,中国远征军第六十六军协防;东路之敌由远征军第六军当之;中路之敌由远征军第五军当之。中路第五军既要抵御正面之敌,又要策应东西两路,因而任务最为艰巨。1941年底前远征军的军队已抵云南中缅边境,二○○师驻防云南保山,边训练、边待命。这时,英国正在观望日军进展情况,一直未同意远征军入缅。到了1942年2月底,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军防务吃紧,仰光岌岌可危,这时英国才要求远征军入缅。作为远征军的先锋部队,当时考虑:一是十万远征军出征,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只有先锋顺利进入并稳定了前沿的防守阵地,这样才可以为后续部队的进入提供从容安全的行动环境;二是这次远征军是与盟军配合作战,一个强有力的先锋部队能够将日寇的进攻阻止并以予以重创,将会增加中国军队的军威并且得到盟军的尊重。正是这样的要求,第二 ○○师就成为了远征军首支入缅的部队。以后实践也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蒋介石对于远征军入缅作战十分重视,极为关注。3月1日,亲赴缅甸北部的重镇腊戌,并要英国军方用电话通知戴安澜速赶往腊戌。3月2日,蒋介石在腊戌召见戴安澜,布置二○○师当日即开一团到腊戌,以后每天开一团到平蛮纳、同古占领阵地,远征军的远征即行开始。次日,即3月3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入缅作战事宜,蒋在会议上还特别指出,这次在缅作战,森林众多,要研究在森林地区的作战方法。当晚十一时,蒋又召见戴安澜将军,并布置了三项任务:一是,这次二○○师出征一定要把部队组织好,保持好旺盛的战斗力;二是,二○○师要能够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打到仰光,并且要把当时在仰光的军用物资运回国;三是,要与英军配合好。蒋介石亲自到腊戌召开会议研究入缅作战,多次召见戴安澜给予指示,可见他对这次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是十分重视的,并且也寄予很大希望。3月4日戴安澜由腊戌启程,率领部队向梅苗行进,想到这次出国远征作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行军途中作七绝两首: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戴安澜对随从们说:“缅人云,武侯南征北返,缅人留之,武侯慰之云,我还重来。缅人询以重来之期,武侯指缅中不开花之草云,此草开花,余重来矣。自武侯回国后,迄今所指之草并未开花,去岁忽然开花,而缅人亦知王师应到达矣。”说完大家畅怀大笑。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在英军的运输下,二○○师部队整建制于3月7日夜到达同古。而对于中国远征军其他部队的运输,英军就停顿下来。3月6日,先期刚达同古的戴安澜在与印缅军第一师师长史考特(Scott)会见时,戴安澜询以敌情及敌之战法,对方的回答是不明了,不知道。戴感到今后在缅对日的战斗,非由中国军队负起全责不可。在以后的几天里,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到同古,戴安澜陪同他考察同古城的防务,并与英军的联络官马丁共同商讨联合作战事宜。但是英军在得知仰光失守后,于3月17日下午即向戴安澜通报,该师于当夜撤出同古。这时一切布置尚未完成,攻守大计,尚未决定,对英军撤出的做法,戴安澜毫无准备,感到十分困难,但他仍然沉着布置,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远征军总部命令二○○师死守孤城同古,而援军尚在一千公里以外,为了恪尽职责,戴安澜准备战死同古,并写下遗书,在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他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同时,他又指示所属各部:师长战死,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营各级亦是如此。全师上下,虽面临日寇的围攻,但在师长的带领和鼓舞下同仇敌忾,斗志旺盛,从3月18日至3月29日,打退日寇无数次的进攻。

在同古之役中,日军想方设法要打破中国军队的防守,除正面强攻、空中轰炸而外,他们将在中国作战时俘虏的中国士兵送到台湾训练后,驱赶到缅甸作战的战场,冲锋时让这些军俘在前,并高呼:“枪口向上,莫打自己人”,妄想以此来动摇中国军队的阵地。在这些军俘中还有在昆仑关战役中被俘的五九八团士兵,日军让他们化装后到同古城内,刺探军情,被戴安澜发现逮捕,将他们一网打尽,粉碎了日军的种种阴谋。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日寇采取了惨无人道违反日内瓦公约的卑鄙手段,向守城的中国军防施放毒气弹,但这一切都未能动摇二○○师全体将士的阵地。3月28日夜,日军以步骑炮兵偷袭二○○师在色当河东岸的指挥所,戴安澜立即组织指挥所全部人员抗击,他亲手握轻机枪在色当河东岸岸边向渡河偷袭的日军扫射,战斗至为激烈。五九九团、五九八团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派部队支援,经过一夜鏖战,将日军击退。十天的战斗,敌五十五师团日寇被远征军消灭五千多人,中国军队仅损失一千多人。但援军迟迟不到,而弹药也将消耗殆尽,此时,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正赶往同古,在此情况下,二○○师不得不撤出同古。戴安澜在3月22日至4月1日合记的日记中写道:“三十日到达卡温江,三十一日到达三街衙,一日仍在三街衙收容,堂堂之同古战役遂告结束矣……”

出师未捷身先死

同古之役给日寇以重创。蒋介石说,同古之役的胜利,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日本军队的武士道精神。日军最高司令部称同古之役是自旅顺口攻城以来最为艰辛的一战。二次大战后日方由防卫厅编纂的军事回忆录记载:“东瓜(即同古)攻略战,历时十天结束,师团于30日占领了东瓜,正面守军为重庆二○○师。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特别是退却收容部队,固守阵地抵抗直至最终。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长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为了给在缅的日军以更大的打击,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于4月6日到达梅苗。戴安澜接到电报,要他至梅苗,他不知何事,仓促成行,夜十时赶到。由于梅苗道路弯曲复杂,竟然迷失了要去开会的地方,遂停车路旁,意欲寻一英国人问路,正在此时,两车迎面疾驶至戴安澜面前,他抬手让车停下来,并用英语问道:“Where is Food Viche?”车中人说:“老戴,你发什么疯,这是委座的乘车。”戴安澜仔细一看,说话人是陈秘书,而蒋介石与宋美龄端坐车中。蒋问戴:“你什么时候来的?”戴答:“刚到。”蒋又问:“你知道我的住处所在吗?”戴答:“不知道。”蒋对戴说:“你明早来见我。”当夜戴到达住地后,蒋即召见戴安澜询问同古作战情况。第二天上午蒋与史迪威一起召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等共同研究在缅的作战大计。当征询戴安澜的看法时,他表示要与日寇大战一场,否则不足以立威树信。他的这个想法与大家想法一致,会议决定在平蛮纳,中英军队联合与日军会战。蒋介石还让戴安澜与他在梅苗的住所同住一晚,以表示对同古之役出色表现的慰勉。4月8日蒋介石又带领杜聿明、戴安澜前去巡查曼德勒,看到从梅苗到曼德勒之间的汤彭山脉一带山恋重叠,地形险要,蒋即对杜聿明说,平蛮纳会战十分重要,一定要鼓励将士一举击破日军,进而收复仰光。如果日军后续部队增加,远征军不要勉强决战,退一步准备曼德勒会战,守住梅苗与曼德勒间山口,与日军作持久战。

如果当时按照这个部署,中英军队联合起来,阻击和消灭日寇,然后进行反攻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在确定平蛮纳会战时,英军完全是另一种打算,因为从4 月1日起,西路的英军与日军一接触即溃退,4月13日,更是要求中国军队全面接防其西路阵地,并掩护其撤退。4月17日,英军第一师及装甲七旅七千多人在仁安羌被日军一个大队包围,新三十八师孙立人部刘放吾团前去解围脱离险境。因此英军无心再战,并开始向印度撤退。由于英军的不配合,平蛮纳会战不能进行,只得放弃。而这时英军又向史迪威提出,在缅甸西部的乔克巴当发现日军三千人,要二○○师前去支援。

杜聿明认为,当时孙立人部解救英军尚在仁安羌,在仁安羌以北的乔克巴当出现这么多的日军,孙立人部队一定会发现,杜聿明不同意二○○师向西,而是要向东占领棠吉,以防日军攻击并占领腊戌,切断中国远征军的后路。但英军不断反映,史迪威、罗卓英命令二○○师前往,戴安澜与杜聿明有同样看法,无奈命令已下,杜与戴商定二○○师去两个团向西,留一个团下来,如西面无敌,赶紧掉头向东。为防止二○○师不执行西行命令,史迪威将军及长官部4月20日督促,彻夜用汽车将二○○师输送到乔克巴当。当部队到达乔克巴当未发现日军,二○○师再回到棠吉。这样一来一往耽误了三天时间,其间日军已攻占棠吉,大部队向腊戌快速推进。4月23日,二○○师向棠吉进攻,战斗中戴安澜命令炮兵将火炮推至步兵阵地前沿,炮轰防守高地的日军,这一方法十分有效。部队一举攻占了制高点。二○○师的将士激战一夜歼灭了守城的日军,攻占棠吉。战斗中,戴安澜的两个贴身卫士,一死一伤,可见战斗之激烈。

4月28日腊戌失守,远征军回国之路被截断。史迪威决定退向印度,要罗卓英留下来指挥远征军。史迪威上午向印度退去,罗卓英下午也去了印度。在缅甸的远征军陷于群龙无首的境地。杜聿明率部进入野人山,拟由那里再转入印度,结果迷路,他几乎因病而丧失性命。戴安澜受命尾追敌人回国,在回国途中,要经过五道封锁线。5月18日夜,在通过细摩公路时,遭敌伏击,戴安澜亲到第一线指挥,结果被敌机枪击中,胸腹中弹,柳树人团长、刘杰副团长不幸牺牲。受伤后的戴安澜被参谋长周之再在草丛中找回,他仍然指挥部队突围。到5月26日下午,戴安澜临终前,参谋长周之再、步兵指挥官郑庭芨问他如何把部队带回去。这时戴安澜已不能说话,示意他们拿出地图来,在图上指示由原地附近的莫罗(MOLO)渡瑞丽江,向北前进回国;又示意卫士扶起他的头来,向北方的祖国深情地望了一下即壮烈牺牲。这时的时间为下午五时四十分,地点是缅北的茅邦村。戴安澜将军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5月27日,二○○师开始渡瑞丽江,6月5日回到云南章凤。而日军在瑞丽江西岸久等二○○师,妄图全歼二○○师的企图落了空。杜聿明一部至7月底到达印度,至此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战斗结束。十万远征军,回国时仅剩下四万余人,而在缅与日军战斗伤亡人数仅占整个伤亡人数的五分之一,其余皆是撤退时的伤亡,而其中团以上的将领在第五军竟有四员之多,真是悲壮惨烈。

中国远征军在缅与日军的战斗约数十次,但规模较大和有影响的战斗是同古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棠吉攻击战。仁安羌之役,中国军队解救了被日军一个大队包围的七千多名英军,英国政府十分感激,给予了中国军队很高的评价和礼遇,英方后来向孙立人将军及其部属颁发了奖章。同古保卫战和棠吉攻击战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时与日寇相持和对日寇攻击最为激烈的两次战斗,给日军以重创。美国国会1942年7月授权罗斯福总统,在1942年10月29日颁授戴安澜将军懋绩勋章一枚的证书和荣誉状中,对二○○师在缅的战斗,特别是同古、棠吉战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戴安澜少将作为中国陆军第二○○师师长,在1942年缅甸战役中著有丰功伟绩,声誉卓著。戴将军出色地继承和发扬了军事行动之最佳传统,为他自己和中国陆军建树了卓越的声誉。1943年4月1日,毛泽东在全国公祭戴安澜大会上,赠送给戴安澜将军的挽诗中写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史迪威调度失灵

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是中美英建立同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是由于各国政治上的考虑不同,以及对日本的态度不尽相同,因而在行动上的协调困难就比较多。

从英国来说,在德国与意大利在欧洲侵略各国的过程中,英国总是采取把祸水旁引的做法。丘吉尔等人记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较大的教训,在与轴心国的战争中,把主要重担都加在同盟国的肩上。在远东,英国为了讨好日本,于1940年7月与日本签订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的协定,使得中国抗战所需的战略物资无法运输,以此来取悦日本。然而日本对此不屑一顾,一旦他准备就绪,对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领地照样占领,对英国的利益照样侵犯。英国虽然在1941年底与中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但是却又处处提防中国,生怕他在这个地区的利益丧失。在与中美共同对付日军的斗争中,英国在缅甸军事行动中策略是牺牲别人,保护自己。

从美国来说,对日本在中国和亚洲的种种做法,只要不涉及他们的利益,采取的是姑息政策。就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的几周,美国向日本提出十点建议,给日本巨大的经济特许权和东印度群岛,甚至还想要给日本更多的让步。由于中国大使提出强烈抗议,说这样就意味着中国的垮台,是要抛弃老朋友,这些话使美国感到有分量,因而才未能做出更多的让步。但是,美国这些建议中的优惠条件对日本毫无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对日宣战,但美英的共同看法是,他们的主要敌人是德国,而不是日本。

太平洋战争前英美在远东对日的绥靖政策让中国感到十分不解。戴安澜将军在华北战役期间的日记中写道:“念国际不能维持正义,制裁暴日,闷甚。”他的这种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国人的想法。当英美对日宣战,中美英等国结成同盟,给正在奋力抗击日寇的中国是一大鼓舞,中国已不再孤军作战,而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一员,并且是重要的一员。远征军的战略目的是为了打通滇缅路,同时又为英国阻挡日军向缅甸的进攻,保护了英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又能牵制相当一部分在太平洋地区的日军力量,使美英在太平洋区域的防务压力得以缓解。因此,中国远征军深感入缅作战,不仅是要在这一地区消灭日军,完成上述战略任务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而且也是一次要把以往我们所受的损失和耻辱与日寇进行清算的战斗。十万远征军虽装备不佳,但斗志昂扬,在缅的战斗中全力以赴,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同时,中国与英国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但在如何协调好双方的统一指挥的问题上,一直是一个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当英方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时,戴安澜将军率二○○师到达同古,与英军共同防务同古城,但是对当时日军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对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将以何种方式应对、对照日军的力量部署中英军事力量将如何部署等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计划。当二○○师在同古被围孤军作战时,戴安澜期待上面能拿出一个正确的部署来,然而未能有结果,深感上面大计未定,只能以身殉国来报效国家。日军仰光登陆向同古靠近,与日军大战一场的情势迫在眉睫,而此时与二○○师同在同古共同防务的英军,在其指挥部的命令下突然撤出,对此举不作任何解释,只是向二○○师通报一下而已,让二○○师单独守城。这种做法,根本无法体现中国与英国军队在统一指挥下共同防御的精神。为了应付中国战区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史迪威将军,3月8日,英国又将一直与中国军队共同协调的胡敦司令改由亚历山大担任,胡敦改任参谋长,一切听任亚历山大指挥。这种战前临时换将,不是针对敌人,而是针对盟友。因此在以后的时间里,混乱的指挥不胜枚举。同古之役之后,中美英共同商定要举行平蛮纳会战,而英方却不一致行动,以后又谎称乔克巴当发现日军,指名要二○○师前去增援,结果耽误了中国军队截断日军在东线北上的路线,致使日本抢先攻占了腊戌,切断了远征军北撤回国的路线,造成十万远征军处于艰难无援的境地。

史迪威将军受中国战区司令蒋介石的命令,指挥中国远征军,但是英国军队对他不买账,最后在重大指挥问题上,他还得要听从亚历山大的意见。据许多曾经参加过远征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回忆文章,说到史迪威,他们的看法是,史迪威希望利用美国的军援和中国的军队,在远东的对日作战中做出一番成绩来。但是,他对中国军队的情况,传统作战方式以及实际战斗能力等等了解甚少,因而指挥上往往与中国的指挥官的想法不一,产生矛盾。就是在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中,对他唯命是从的罗卓英,后来也因史迪威向蒋介石诉状他的十大无能而被赶离了史迪威的身边。

1942年3月2日,蒋介石在腊戌会见戴安澜时,戴先与林蔚在一起交谈,在谈及部队行动时,戴安澜认为,这次部队出国作战,必须计出万全,不可草率从事。林蔚对此表示有同样的想法,但是这些均未为最高层所重视。部队匆匆忙忙出国远征,在以后的实战中遇到了许许多多问题。当时决定中国远征军入缅,部队的给养、装备都是按平常之军补给,许多士兵出国穿着草鞋,被英军称为“草鞋兵”,可见军队战士之艰苦。军队出国没有翻译,对缅甸的风土人情、政治状况、社会情况了解不够。而日本在军事入侵缅甸之前,就派了大批僧侣入缅,进行特务活动。日本僧侣入缅,针对缅甸人民不愿为英国殖民的心态,提出“打倒英国统治,缅甸人民独立”的口号。其实,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早有将英国逼出缅甸由其取而代之的打算。而缅甸民众不知日寇的诡计,与这些日本僧侣至为亲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宣传下,许多缅人对中国远征军入缅采取敌视态度。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由于中国远征军没有配备翻译,因而无法向缅甸人民说明远征军的真实意图,也无法了解当地的情况,军队行动十分困难。日本僧侣在缅甸组织了一个情报网,对中国军队的行动十分清楚。而日本军队地形熟悉,行动迅速,日军对中国军队的作战处在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对于这些情况,戴安澜将军出国作战一段时期以后,对自己出国时的担忧有了深切感受,他在1942年4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出国作战,以经常之军,作远征之举,可谓草率,今唯有以精勤补救之。”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第一次入缅的远征军大部分将士是十分英勇的,但是不少将领的无能腐败,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得十分充分,也是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罗卓英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司令长官,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官位及今后的仕途,对史迪威将军的决策唯唯诺诺,而不顾及中国将士的安危。调二○○师到乔克巴当,杜聿明坚决反对,而罗不仅不向史迪威说明英军情报的不实,而是直接下令给二○○师师长戴安澜,并派员督促二○○师彻夜向乔克巴当输送。就这一着坏了中国远征军的大局。特别是当远征军回国之路被截断,史迪威在只身向印度退去之前,要罗卓英负起指挥中国远征军的责任,他不仅不负责,而是史迪威前脚走,他后脚就跟着去了印度,杜津明将军派参谋长罗又伦去追赶他都未找到。致使中国远征军陷入无人指挥雪上加霜的境地。第六军的甘丽初,两个月的战斗,他连他的部队正面之敌什么情况都没有摸清。第六军负责东线,但未阻止日军北上,在撤退回国时竟有许多部队与主力部队联系不上。在战后的检查中,发现一些部队师部指挥部与日军战斗前线相距一百五十公里之遥,这样的指挥员是不能正确指挥战斗,更说不上取得战斗的胜利。毛泽东在谈到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时的情况时说道:史迪威指挥中国军队打通滇缅路,不少国民党的将领还是很努力的。但同时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情况也暴露在美国面前。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的行动前后一百多天,在这一段艰苦的日子里,远征军将士们英勇战斗,重创日军;在撤退回国途中,历经千辛万苦,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这次远征军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一次中国军队震撼人心、悲壮激烈的远征。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军在中国、东南亚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一时间,媒体报道的都是日军的进展,日军在胜利中所表现出来的凶残。日军的得势使不少人产生了极度悲观的思想,认为要打败这些恶魔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远征军二○○师同古保卫战重创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寇难以战胜的神话,对于东南亚和中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重创日军,解救英军的消息,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史上一段十分重要的内容。一些军事理论家说,当我们在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定要谈到中国战区;在谈到中国战区时,一定要谈到中国远征军;而在谈到中国远征军时,一定要谈到戴安澜将军的同古保卫战和棠吉攻击战,以及孙立人将军的仁安羌解救英军之战。我认为这里谈论到戴安澜将军,已不单单只是论论戴安澜将军的功绩。戴安澜这个名字,是代表着他本人以及他的袍泽们,在缅甸奋不顾身,英勇与日寇拼搏,不惜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大张国威,大张军威的历史代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tag:
最新人物
最新更新
历史
风云人物 |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 文史百科
才子佳人 | 帝王将相
后宫嫔妃 | 近代名人
野史秘闻 | 历史纪实
未解之谜 | 考古发现
将星传奇 | 抗日战争
古代战役 | 世界大战
神话故事 | 成语故事
诗词歌赋 | 古典名著
传统文化 | 风水命理
热点新闻 | 老照片
历史剧 | 历史今天
朝代
上古历史 | 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 周朝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 南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 民国历史
皇帝列表
夏朝皇帝列表 | 商朝皇帝列表
西周皇帝列表 | 秦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 | 三国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 | 隋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 宋朝皇帝列表
辽朝皇帝列表 | 金朝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列表 | 元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 清朝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南北朝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人物
汉武帝 | 刘解忧 | 冯嫽
胡姑 | 翁归靡 | 军须靡
惠文后 | 孝庄皇后 | 芈月
风四娘 | 萧十一郎 | 沈璧君
逍遥侯 | 小公子 | 连城璧
花如玉 | 杨开泰 | 秦始皇
孝庄钱皇后 | 谈允贤 | 朱祁镇
也先 | 朱祁钰 | 汪美麟
专题
古代美女
皇帝死亡之谜
和亲公主
皇帝
神兽
古代美男
一战成名
历史之最
秦始皇陵地宫
匈奴帝国
二十四节气
二战

投稿、联系站长:QQ529222374

鲁ICP备15044886号-1 乱历史 www.luanlishi.com 版权所有